咖啡的加工与烘焙

咖啡豆的采收

咖啡豆的采收一般是由人工处理,一颗颗从树上摘下,因为咖啡豆成熟时间不一,所以必须由人工采收成熟果实。

咖啡豆的等级划分

咖啡豆的等级是按以下特征来甄别的,等级划分有特等、一、二……。等,依此类推。

一级以上的咖啡豆应该是没有明显缺点的咖啡豆(不多于5项主要缺点)。好的咖啡豆在挑选时不应大于筛选过滤网孔的5%。并带有下列明显的特征:口味独特,酸度适中,豆体形状好或香味独特,而且要在咖啡冲好后咖啡杯里没有混合不好的染点豆体。优质咖啡豆的湿度应在9%——13%之间。

果实的加工

收成处理:刚成熟的咖啡称为咖啡樱桃,豆的外面是有果肉的。所谓果实的加工就是将咖啡果实去皮和果肉,把豆仁分离出来,分出等级的过程。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:

  1. 自然干燥法:将采下的咖啡果实平铺在地,直接曝晒12-15天,晒干 使其自然发酵后。用脱壳机去皮,去肉去壳。取得里面果仁。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单纯,耗费成本底。像巴西,也门等地均采用此法。缺点是经脱壳机捣碎后果仁比较不完整,大都质量不一,容易带有泥土味,味道也教差,曝晒不充分也易发酸夹杂味。
  2. 水洗法:这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处理方法,一机械设备20-24小时,把果实放入流动的水槽里,用清水水洗一段时间后,除去浮在水面的果实。让果实发酵到一定程度时,利用机器出去果肉及皮,再放入水槽浸泡1-2天,再把发酵的咖啡豆表面胶质溶解,再用水清洗。再捞出后用机器干燥,最后用脱壳机去壳,就得到干净的青豆仁。其优点是干净无杂味,味道清新香醇,耗时较短,豆仁相对完整,次品较少。能较好的将各种生豆特性得以保存。缺点是耗水量大,设备成本较高。目前的危地马拉,哥伦比亚,墨西哥等国的70% 咖啡均采用此法处理。

咖啡豆的风味一半天生,一半则靠烘陪。烘陪就是将咖啡生豆加热,使其表面颜色变化,直到热度完全渗透豆内使之充分爆裂便完成初步工作。烘陪一般分浅烘陪,中烘陪 ,深烘陪。浅烘陪则是色淡多酸,中烘陪则是中酸中苦。强烘陪则色浓味苦。烘陪过度则多半焦苦,烘陪不足就不够香醇,酸味过强。其窍门就在温度和时间的掌握。

咖啡豆的烘焙常识:

1 度:有微量芳香味产生,水分开始蒸发,颜色开始变白。

2 度:芳香味中带有大豆味并且可以食用,颜色起变化,变为浅棕色,体积开始膨胀。

3 度:烘培颜色转变为棕黄色,没有苦味。是品尝这种豆子的开始,尤其是阿拉比卡和罗巴斯塔对比后。这时候各种豆子的口味特点基本显现出来。

4 度:四度烘培也叫中度烘培,颜色于明显变化,变深,发旧、颜色是最难看的色,酸味较为明显。(阿拉比卡,中度)

5 度:烘培颜色变深属于中深度烘培,并且有油质开始渗出,香味增加,苦味也增加。(阿拉比卡果酸开始变淡)

6 度:烘培颜色开始变黑,油质较多渗出,略有焦糊味产生,属于深度烘培(罗巴斯塔),色泽加重。

7 度:色泽与6度略有变化,成炭黑色,炭味苦味加重。

8 度:色泽为炭黑色,有焦糊味产生。

因含水率的不同,烘培完的豆子的色泽也不同,在烘培一样的情况下,4度以上无明显变化,色泽基本一致,4度以下有变化。

在烘培的过程中每1000克生豆,烘培完成后它的体积就会增加40%。每1000克生豆,烘培完成后重量减少15%。由于炉温的不同,豆子色品种不同和豆子的含水率不同,相同的烘培度也会产生不同颜色和口感。